新知消息 News

  • 2015-10-26
    周文茵 (Emily) /文

    想知道中央研究院在做什麼嗎?千萬要把握本週六(10/31)即將舉辦的院區開放(Open House)活動!中研院內各計畫將透過簡單易懂的用語,以及一些科普活動,讓大家一窺研究主題趣味。台灣創用CC計畫也會在中研院資創中心R122與大家見面~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10-20
    吳銘崧 /文

    EngageMedia 是個非營利組織,成立於 2005 年,辦公室設於澳洲墨爾本以及印尼日惹,成員則散布於多個國家如新加坡和菲律賓,主要關注的是亞太地區的社會與環境議題。不過與其他類似團體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,他們認為欲挑戰現有的社會不公......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10-13
    柯俊如 /編譯

    如果你想知道免費取用數位文化資產可以帶來什麼好處,Peter Leth可以告訴你!他在丹麥有多年的公立學校教學經驗,因此知道高品質且值得信賴的素材備受需要。而且,他也很了解學生的線上行為,學生為了求知而進行的網路搜尋對於其學習活動很重要......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10-08
    柯俊如 /編譯

    美國可順遂了!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(The 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, TPP)」將要求所有會員國的著作權保護期間都至少為作者生存期間再加上70年。如此一來,日本、加拿大、紐西蘭以及其他三國都將延長他們原本的著作權保護期間,整整多了20年。延長著作權保護期間將帶給美國厚利,卻有害TPP其他六國的消費者與創作人。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10-02
    周文茵 (Emily) /文

    在推動自由文化 (Free Culture),公眾授權(具彈性且合法)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其中,創用CC授權是眾多公眾授權的一支,因為其模組化的建構方式(四要素混搭組合出六條款),讓使用者簡單容易地瞭解授權重點內涵,加上全球各地進行授權本地化(邀集法律背景專家學者轉譯內容,並與在地法律用語相容),致使其成為目前最大宗被使用的公眾授權。

    Topics: CC專題
  • 2015-10-01
    羅凱勻 /文

    開放源碼軟體(open-source software)、開放源碼硬體(open hardware) 自由軟體(free software)是近年來自由文化運動(free culture movement)很重要的一環,開放源碼意指,為了不同情境下的技術人員去調整改用、協力智慧後續研發、造福社會上資源弱勢等目的,將電腦程式、工業產品的原始製造資訊公開化。科技資訊在技術社群間公開分享的作法......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09-30
    吳銘崧 /文

    「開源」(open source)最初代表的是電腦軟體原始碼的開放,版權持有者只保留部分權利,大眾因此得以免費並相對輕易地取得、使用、複製和散佈,或者進一步將其缺陷改進、品質提升。這種行為對於知識的流通、服務的進步著實具有非常大的助益,畢竟集結眾人之力是終究強過單打獨鬥的,況且,這基本上對於提供者和使用者雙方都有好處,何樂而不為呢!

    Tags: 好點子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09-23
    柯俊如 /文

    自從2008年,丹麥國家藝術館(Statens Museum for Kunst)獲得Nordea-fonden提供大量資金後,他們便開始進行館藏數位化。丹麥國家藝術館的館藏主要分成三部分:繪畫雕刻皇家館藏(約10500件)、圖像藝術皇家館藏(約245000件)、石膏模型皇家館藏(約2500件),主要來自丹麥皇室的蒐集,作品年代可以溯及至16世紀中,三分之二的館藏都屬於公眾領域。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09-16
    周文茵 (Emily) /文

    身邊不難發現,許多家長常會幫小朋友記錄一些生活點滴,有時候寶寶們會冷不防的來個即興演出,能捕捉到任何可愛的畫面,做爸媽的都會忍不住上傳Youtube跟大家分享。美國的Lenz媽媽也不例外。捕捉到18個月小寶貝在廚房裡聽到來自收音機播放美國著名搖滾歌手「王子」1984年冠軍歌曲......

    Topics: 部落格
  • 2015-09-04
    孫賜萍 /文

    不曉得你對應用軟體裡的百寶箱印象是什麼?筆者第一次認識應用軟體裡的百寶箱,應該算是 Word 裡面的美工圖庫吧!後來在學習繪圖軟體PhotoImpact,正式看到以百寶箱來命名的圖庫與特效範本視窗。多年來,我們已經非常習慣於透過軟體裡附屬的百寶箱,快速的套用與選擇圖片與範本來完成作品。確實就軟體的使用而言,百寶箱給了使用者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,但是以資訊教育與應用的觀點而言,學生只會套用軟體裡的百寶箱,是否就已足夠? 對百寶箱的依賴,是否也限制住軟體使用的自由度?

    Topics: CC專題

Pages

Subscribe to 新知消息 News